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嚴長壽:流浪,讓人發現自己



圖片來源:方智出版社



嚴長壽:流浪,讓人發現自己 



2009/06


在一個作夢都沒想過的人生際遇中,我在出社會沒幾年就實現了以職業領隊的身分出國旅行的機會,如今想來我絕大部分的人生學習大多與旅行有關,也因此更希望鼓勵年輕人能夠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勇敢的走出去,好的經驗是學習,壞的經驗也是學習。好壞冷暖之間,點滴自在心頭。


對我而言,流浪是一件奢侈而浪漫的事。朝五晚九的工作,忙得沒有時間度假的行程安排,怎得空閒流浪?如果說流浪是一種心境上的放空、眼界上的刺激, 或許我那大大小小的旅行經驗差堪比擬。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藉由與國際友人的接觸以及親身體驗異國的文化與風情,似乎總在與異己的對照中,發現自我更為內在 不易察覺的部分。或許旅行與流浪一樣,最終都是一種自我追尋的過程。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年輕人未經世事就已世故老成,他們或許不清楚真正的方向與內在的渴望在哪,就早已在世俗與他人所期待的道路上循序漸進。


「無災無難到公卿」或許是一種無知的幸福,但總有一天,當陷入孤獨、無助之境,被迫重新審視最內裡的自己之時,或者手足無措、或者退縮逃避。看著書中幾位年輕的創作者,及早發現教育體制所給予個人的不足之處,無寧使流浪這件事,更顯出非凡的意義。


感謝懷民的發起,我深信,無論年輕人選擇去奉獻,去挑戰,或者只是去放空自己,「雲門流浪者計畫」將會是台灣年輕人最重要的生命推手。流浪,讓人發現自己。


 


【流浪宣言】


一個人需要時間與空間,面對自己的靈魂。流浪可以有千百種理由,行動是唯一的需求。──王瑋廉,雲門第一屆流浪者        


流浪的目的,是要訓練我們像水一樣的柔軟,滲透進每一片浪跡的大地,汲取養分,進而成長茁壯。──許育榮,第二屆流浪者


你出走開始跟自己獨處。你於是在沈默中看見自己呼出有顏色的空氣。出走的目的其實就是體驗自己。──王世緯,第四屆流浪者


我始終相信,生存於高山冰雪環境是考驗生命韌性與意志最純粹之地,這裡沒有比認真呼吸重要的事。──林乙華,第五屆流浪者


書摘來源:方智出版社





--


上市前即預購的書,值得一讀~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