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5日 星期六

Le Dernier Trappeur 最後的獵人

今年寒假在台灣上映,之前光是看到他的片名和海報就已深深吸引我...  ...總算於前幾天看了這部片...大自然震撼的景緻和片中對生態所表達的敬畏與和平共處的模式,值得我們深思... 嗯,真的很喜歡這部片,可以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看,...相信你也會喜歡. 






-- 最後的獵人 The Last Trapper 慢活式的愛情觀 撰文 /陳念萱 

    去過加拿大的人,都會感嘆那片山水的美,就像是其貌不揚如屠夫的莫札特,能夠寫出如此浪漫優美的樂章,等你到了薩爾斯堡那如夢似幻的音樂之鄉,就能翩然醒悟,任誰看了那寧靜的湖水與碧綠如夢幻的山丘,以及一戶戶童話故事般的小房子,【真善美】選在那樣的地點拍攝,要不浪漫也難。

  【最後的獵人】故事中的主人翁,是個熱愛大自然的『白人』,能夠跟印地安伴侶隱居山林,是一種稀有的幸運,因為這樣的女人很難尋覓,你也可以說這樣的男人快要絕跡了,生活裡只有一群貼心的獵狗為伴,終年渺無人煙,唯一的鄰居,相隔好幾座山。若想補給基本生活配備,又要跋山涉水地攀越冰湖與大山,美則美矣,難以想像其中的艱辛。  

    基本上,這樣地慢活,就連狩獵也是緩慢的,研擬好戰略目標,設下陷阱,然後擇良辰吉日一一撿拾,不論多少,就只能這樣活著,生活中最大的奢侈,便是『凝視』壯闊的春夏秋冬,人我不分地與天地為伍。  

    而伴侶間最熱門的話題,除了『討生活』,就是狗狗的生老病死,除了這群狗狗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外,它們也是最貼心的朋友。自己燒材打水作羹湯外,身上穿的衣服,躲避酷寒的『漏屋』,都得自己動手,若賴以維生的森林被砍伐殲滅,還得愚公移山地慢慢往更偏僻的地方遷移,卻不如候鳥般輕便簡易,雖然他們的生活已經很簡單了。

    再加上,男人出門翻山越嶺地狩獵時,女人雖不動聲色卻必然要擔心受怕,隨時做好準備接受噩耗,最幸運的噩耗,是失去愛狗而愛侶完好無缺地歷險歸來。  姑且不論這種種艱辛,你可以隨遇而安地度過難關,甚至習慣於這樣的安貧樂道,但大自然賞飯吃,貪婪的人類卻總是『殺雞取卵』地『一勞永逸』,既不慢活更不願慢食;擔心生活風險的女人,還得擔心年老體衰後的營生。而在這一切困難重重之上,『慢活』營造出的愛情,卻是再簡單不過的默契,甚麼都不用多說的理解。  

    天地之間賞賜的,不僅僅只是慢活的營生,而是願意沈潛其間的『愛情』。愛上四季的蟲鳴鳥飛,遨翔於碧綠湛藍間的海天一線,人,自然浮現出最簡單不過的愛情,氾濫在山水間,四處瀰漫…   

   【最後的獵人】裡慢活式的愛情,便是這樣不自覺間飽滿起來,那是種淡淡的綠色,屬於春天的顏色,雖然,那是個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情,是活生生的綠。

轉載自:http://movie.grouppower.com.tw/trapper/p4_1.htm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