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誠品信義101跨年夜



第一次到台北參加跨年,和皓智、德翰到誠品信義前看101的煙火,滿不錯的...比較可惜的是少了點台灣的感覺...還有阿,人超多,散場時短短200多公尺到捷運站走了將近兩小時...XD

PS.第一次遇到德翰,他問我:你也是大一的嗎?...呵呵...XD



我們就坐在這前面的馬路上...XD...還算選了個好位置了(背對誠品,面向101)...過沒多久發現我們四周已被滿滿的人牆包圍了...= =+









↑101煙火秀結束後,身後的誠品大樓意外加碼演出...



皓智(左)和德翰(右)...擠了將近兩小時總算進捷運站啦...皓智總是一付酷酷的臉...XD

2006年11月27日 星期一

[song] Together...陽光

Together



作詞:陳信榮 作曲:周傳雄 演唱:楊家成


有時候勇氣來自最大的膽怯 有時候成長來自最難的考驗

金黃色的汗水 感動時的眼淚 我只想與你一起暢快的乾杯


有時候鬥志來自分享的喜悅 有時候力量來自共同的傷悲

我面對全世界 也不會想後退 因為我知道我的伙伴永遠在我的身邊


Together我們一起走向遠方的終點 在我們倒下以前 燃燒所有熱血

失敗肩並肩 榮耀肩並肩 擁抱我們一起走過的一切


有時候鬥志來自分享的感覺 有時候力量來自共同的傷悲

我面對全世界 也不會想後退 真正的伙伴就算不說感謝也能了解


Together我們一起走向未知的明天 在勝利到來以前 站在同一陣線

危險肩並肩 喜悅肩並肩 擁抱我們一起走過的一切



=====



陽光 (翻滾吧!男孩主題曲)



詞/曲:何俊明 演唱:何俊明


早晨的路上 空氣很清涼 像百合一樣芬芳

過去的憂傷 不要再去想 要大步邁向前方

藍藍的海洋 無限的寬廣 乘著風迎向海浪

自由的想像 自在的翱翔 我想要大聲的唱


有夢就去追 不要覺得累 因為有你我不會疲憊

帶著翅膀飛 讓我往前追 勇氣就會一路相隨

美麗的早上 充滿了希望 我想要和你分享

燦爛的陽光 歡笑和夢想 就要一起展翅飛翔


有夢就去追 不要覺得累 因為有你我不會疲憊

帶著翅膀飛 讓我往前追 勇氣就會一路相隨

有夢就去追 不要覺得累 路上有我與你相陪

帶著翅膀飛 讓我往前追 讓我們一起迎接陽光

南南星語

南華奇萊南...第一次上山拍星星喔,冠霖的腳架還真是帶對了呢...︿︿

光被八表...獵戶北斗伴我行...



光被八表和獵戶座





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我和冠霖於天池(來了幾次第一次看到有水呢...)

2006年11月9日 星期四

[song]聽你聽我

給雨生的歌-聽你聽我   張惠妹為紀念張雨生的單首專輯

作詞:光禹 作曲:陳志遠 編曲:Koji Sakurai



你沈沈的睡著 我靜靜 看著你的容貌


聽你的呼吸 聽你的心跳


忽然很想告訴你 謝謝你過去帶給我的美好



人生挫折不少 你的聲音 給我很多依靠~


聽你談未來 聽你大聲笑


忽然很想喚醒你 現在就陪我去山上繞繞


你是我的寶 我一直為你感動驕傲


即使夢想再累再煎熬 你仍然緊緊抓牢


真心的執著 絕不放掉


你是我的寶 我一直為你感動驕傲


外面的世界 再多紛擾 你依舊把單純擁抱


生命的旋律 越唱越高




今晚聽我輕輕唱 我想給你 一分愛的力量


聽我為你祈禱 聽我說說話


我已經打開窗 準備和你 迎接每天的太陽

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分享]認識星空的最後一堂課 by 孫維新



兩個小時講完了宇宙137億年的過程,很快。



但是,未來大家離開了學校,都是大四的學生,絕大多數還要好長的路要走。

老師能夠做的,是把過去這些年的經驗,總結成幾句話,給大家做個參考。



尤其是台大的同學,我們自己是台大畢業,

所以,給學弟學妹提供意見,會覺得順理成章。

主要是以前我們,看到過太多台大學生的表現,有好的有不好的。



我們以前在,92年的時候,因為太空計劃室剛成立,

在台灣選了28個教授,送到美國去上兩個月的課,我們就在那個教授班裡。

到了美國東部,請客吃飯的場合一大堆,

會看到玉山科技協會、美東的一些科技協會,

裡面看到,男男女女,年輕的、在美國東部工作的人、或者在美國西部工作的人,

然而年輕的、講話很俐落的、很溜的、

講起話來尖酸刻薄不饒人的、眼高於頂、目無於子的人,

多半都是台大畢業的。



知道嗎,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把這些壞習慣根除掉。

我也希望你們,能夠時時刻刻的檢視自己,檢視自己幹什麼?

檢視自己,到底活著要做什麼?



我只跟大家講幾個簡單的方向。





第一個就是發揮創意。

remember上個禮拜我們說的,

如果你希望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的話,就要發揮創意去幫助別人。

讓別人跟自己都能夠得到,物質跟心靈上的提升,都能夠過的更好。



但是千萬要小心、千萬要小心,

幫助別人絕對不是為了要榮耀自己。

幫助別人絕對目的不是在榮耀自己。

如果你沒有辦法存著一種心,

說我幫助他了,他以後如果過的比我更好,我會很樂於看到,

如果沒有這種心,你就還不是真正在幫人。

如果幫助別人只是為了要顯佩自己,you might will forget it.

比不幫還糟糕。

你幫助別人的目的是無私的,就希望他過得好、甚至比你好,也無所謂?

如果不是這樣想,那不叫幫助、叫施捨,

施捨比不幫還更糟糕。



這是第一個,發揮創意的目的是要幫助別人。





第二個是什麼?好好的培養自尊。



自尊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自信、一個是自律。

自信來自於,紮實的知識跟豐富的生活體驗。

多讀書多出去走,走的多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以後,自然沒有事情可以難的倒你。

你就充滿了自信,充滿了自信的人特別好看。



但千萬要小心,

知識不是拿來炫耀的、知識不是拿來誇耀的、知識不是拿來作為晉身之階的。

因此,最重要的是什麼加什麼、自律。

各位,現在的年輕人、包含年紀大的人,普遍的沒有自律的能力。

多給自己一點原則。



我跟大家講個故事。



以前我們在台大物理系畢業了之後,服了兩年兵役,沒有想要出國,

回到台大當了一年助教,同時當助教的有六個。

我們所謂的大助教,其中有一個人坐我旁邊,姓歐、大我一屆的學長。

虔誠的佛教徒,人很木訥寡言,但是律己嚴謹。

有一天他帶了一個手提收錄音機來,擺在助教室後面的平台上面聽音樂。

我看他沒有插電,我說:「耶、怎麼回事?」

他說:「因為這是我個人的娛樂,我不能用學校的電。」

聽了會覺得有點矯情、矯枉過正嗎?

我跟你講,這個人律己很嚴,很嚴的好處是什麼?

他走到哪裡,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他可以抬頭挺胸。



同學們,千萬不要一天到晚想著如何take advantage of your neighbors.

佔鄰居的便宜、千萬不要。

給自己一些規則。

譬如說早上幾點鐘起床、每天晚上幾點鐘睡覺、一個禮拜該運動、這些是很簡單的原則。

給自己原則越多,這個人就活的越值得別人尊敬。



你知道嗎?

要讓別人,短時間之內讓別人喜歡你,很容易;

要讓別人,一輩子尊敬你,很困難。

但希望做到後面這一點,一個就是讓自己充滿自信。

另外一個就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原則。

坐在台上也是一樣。





最後一點是什麼?珍惜感情。



人的感情是最珍貴的,你們要小心使用。

你如果說在作業上功課上考試上搞砸了,沒有關係、你對不起的是你自己。

感情上搞砸了,對不起的是包含別人。

這一輩子,要後悔要痛苦的藥是很難吃的。珍惜感情。



怎麼樣珍惜感情?

一個字:誠、誠實。

而且,誠實的面對別人跟自己。

你會發覺日子很好過。





前面三個:發揮創意、培養自尊、珍惜感情,都做到了,

到了社會上,仍然難免會有挫折跟失望的時候。

千萬記住,光明的永遠在後面。

泰戈爾說過一句話,跟天文有關的: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的話,那你連星星也看不到。」

以後碰到挫折憂傷的時候,常常想著這句話,

好的還在後頭。





最後我想跟各位說,讓自己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我們以前說過了沒有,什麼樣是個成熟的人?好像說過了。

就是你要能夠,看到沒有發生的事、聽到別人沒有說出來的話。



你知道、你真正要了解,哪些人是厲害的人。

有些人他可以看到好遠,several steps ahead.

他知道前面做了什麼事,糟糕的事就不會發生、美好的事就會發生。

你看到沒有事情發生,你以為這個人平庸不足無奇,其實他厲害的不得了。

你看到有些人事情出來了以後,忙著去救火、能力很強,

你以為這種人能力強嗎?

很糟糕的,他沒有辦法事先防範。



我們以前常講打羽毛球,很多人看打羽毛球帥的是殺球那一剎那,殺下去。

真正帥的是什麼?他前面打的那一球。

讓對方不得不把球吊起來給他殺,那才是漂亮的一球。

多半大家都看不到那一球。





聽到別人沒有說出來的話,

你要知道,到了社會上跟其他的「大人」相處,很少人會講真心話。

真心話,通常要到廁所裡才聽得到。

我沒跟各位說過,

以前我們演戲,演一齣職業的舞台劇,叫做遊園驚夢。

台灣演的很盛況空前,拿到洛杉磯來放映,

結果呢,平常在UCLA一個學生。對我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

到了廁所裡面,隔著房間,我聽到他跟別人在講:

「齁、孫維新啊、我以為他是小角色,沒想到他跟劉德凱一樣是主角!」

你一聽你會知道,這個人在人前跟人後完全不一樣。



以後你會發覺,這樣的人很多,

我希望你們不要做這樣的人。

但我希望你們能夠提防這樣的人。



不管怎麼樣,大家好好的把大學,當作是一個培養自我、認識自我的環境。

認清了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

以後的一切會平安順遂。



好啦,這學期課到這邊結束,掰掰。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紀錄片] An Inconvenient Truth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不願面對的真相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by Mark Twain



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如果這聽起來像杞人憂天,請重新考慮一次。導演戴維斯古根漢執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日舞影展大受歡迎,該片記錄一個人以他無比的熱誠、深具啟發性的談話,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大膽戳破關於全球暖化的迷思和誤解,並激勵每個人採取行動阻止情況惡化。這個人就是美國前任副總統艾爾高爾,他在2000年總統大選敗選之後,重新調整自我的生活方向,全心全意為全球暖化的問題付出時間與精力,希望能夠以他個人的努力,讓世人真正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且幫助世人拯救地球,阻止它走向自我毀滅的方向。【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記錄了艾爾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他在這些以幻燈片輔助的演講中,同時展現出風趣幽默以及認真嚴肅的一面,以輕鬆自然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一般老百姓說明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事情尚未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浩劫發生。



2005,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暴風季終於過去,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接近一個“引爆點”,高爾以最坦率直接的方法解釋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他時而引用令人驚訝的事實數據,時而預測未來將發生的嚴重後果,中間並穿插高爾個人的心路歷程。從他在大學時在課堂上看到大規模環保危機產生的可能性;到他身為年輕參議員,意氣風發之時卻差點痛失愛子,因而改變了他對人生的觀短;一直到他差一點就成為美國總統所受到的挫敗。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失意喪志,反而重新投入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說服世人仍有時間做出改變,拯救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中文官方網站 :
http://www.uip.com.tw/ait/

 原著: http://www.uip.com/ait_live/aboutthebook/









全球暖化小常識 ── 全球暖化到底是什麼?

全球暖化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地球大氣層所造成的。這些氣體就像厚厚的毯子,把日光的熱能困住,造成地球的溫度上升。溫室氣體愈多,地球的溫度就會愈高。這些溫室氣體來自汽車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以及森林及農地的流失。


科學家研究遠古冰河遺留的冰柱、海洋的沉澱物以及樹木和珊瑚環礁,發現全球暖化的線索。


全球暖化對人類文明造成問題是因為它會導致威力強大的暴風雨和旱災、冰河融化、海平線上升、氣候模式驟變以及傳染病散播等危機。


汽車和以燃煤發電的發電廠是美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砍伐森林也是造成全世界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來源。


科學家說除非我們減低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全球的平均氣溫在本世紀末將上升三到九度。


氣溫上升預期的效應













全球暖化將加強颶風的強度。過去數十年來,全球四和五級颶風的數量幾乎加倍。由於海洋的溫度增高,熱帶暴風雨將吸收更多能量,威力也會變得更強。
1978至今,北極冰圈以每十年約百分之九的速度縮小。
























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其它地區的旱災和林火則會增加。
2003年,熱浪在歐洲造成3萬人喪生,並在印度造成1千5百人喪命。
過去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持續上升。
超級暴風雨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水災,其它地區的旱災和林火則會增加。
珊瑚礁及高山草原等生態棲息地將遭到嚴重破壞,使得許多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機。

我們能做什麼?


使用高效率能源、再生能源以及節約能源等全新政策都是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許多科技早就已經存在,可以用來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可以立即採取的行動包括全世界都同意製造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汽車,省電的電器用品以及節約能源。


人也可以減低他們排放的溫室氣體量,達到立即的成效。


各大廠商已經開始設法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達到省錢的目的,但是開發新技術仍有很大的潛力。


研發並提供全新的乾淨能源技術,例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油電混合引擎以及另類燃料,都將能改善全球暖化的現象。


欲知更多資訊或採取行動:請到 www.climatecrisis.net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



詞/曲:張覺隆  演唱:張棟樑



恨不得快點 長大

天下父母都這般期盼著我們啊

我們已健康 成長

快來祈禱父母長命百歲啊

請記得要常回家看看爸爸和媽媽

簡單的一頓飯他們也開心很久啊

隨便聊一些話

或隨意呆在家

父母的偉大是從不要求我們報答



生活的壓力 真大

爸爸媽媽多苦也撐起了一個家

我的一點點 挫敗

說歷經滄桑仍微不足道啊

請給我多一點時間證明給你們看

請原諒我的能力有限再要努力啊

偶爾我沒回家或工作到天亮

偶爾你慰問的電話讓我充滿力量



父母的偉大窮我一生也難以報答

我們要把握時光來疼愛爸爸媽媽

2006年9月30日 星期六

[紀錄片]Grizzly Man



「謝謝你們願意做我的朋友,我愛你們,我會為你們而死!」
by 提姆崔德威爾



灰熊人 GRIZZLY MAN


97分鐘,2005,35mm 

擁抱瘋狂,記錄生命的邊界

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美國導演公會紀錄片傑出導演成就獎

橫掃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多倫多、舊金山等各大影評人協會 最佳紀錄片



業餘野生動物保護人士提姆崔德威爾十三年來,每年都到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拜訪他喜愛的灰熊,他甚至自詡是灰熊家族的成員,名為「巧克力」的灰熊更是他的最愛,人與獸之間親近地讓人難以置信。但是自然有它的界限,野生動物也有人類無法理解的行為,一場幾乎命中註定的意外發生,奪去提姆和女友愛咪的性命,但更讓人難以承受的是,生死之間,提姆的DV攝影機是開著的…。荷索從這捲帶子為創作起點,利用提姆自拍的一百小時錄相素材,開始追尋愛心與瘋狂的邊界。

「在灰熊黑色眼珠的凝視下,我們究竟是朋友?還是食物?」荷索問。


這是一個人與動物間如神話般顛痴的羅曼史,狂野的美麗像走鋼索般令人戰兢。荷索的主角永遠走在世界邊緣,不斷企圖用瘋狂拓展生命的界限,這次他的狂想再度找到出口,在傳奇真相與自然奧妙間穿梭,將提姆生前的自拍影像與死後親友的訪談交織出偏執矛盾的狂人傳記。荷索在片中扮演導演和探險家,除了客觀探究「熊癡」提姆崔德威爾被執著與狂熱毀滅的原因與過程,也藉此敘述對自己靈魂的探索。本片配樂由英國創作歌手理查湯普森譜曲演奏,輕盈的木吉他彈奏出大自然的美好風味,像是家鄉的民謠般撫慰著守護自然的灰熊人靈魂‧

http://j-ent.com.tw/herzog/grizzly_man.htm  荷索經典影展

http://www.grizzlymanmovie.com/grizzly.html  Official Web of Grizzly Man













http://bubbler.wordpress.com/2006/08/23/on-grizzly-man/   Manderson's feelings on Grizzly Man



Wednesday, August 23rd, 2006...5:35 pm


I watched Grizzly Man the other night. It really is an interesting tale, of a man with a lot of issues who can’t find peace in human society or within himself, so he pretends to be a “friend” of grizzly bears, and even to be a grizzly bear himself. He records nature, the bears and other animals, as well as uses the camera to explore himself, relentlessy. His use of the camera is of course first and foremost an extension of a tool of the naturalist, recording and cataloging the behaviors of his subjects. But he himself becomes a subject, as he vents, raves, and discusses his reasons for being with the grizzlies, posing as a hero, a protector of the bears.



Timothy Treadwell obviously had a lot of issues. But I was just thinking of the similarity of his endeavor to that of any creator or artist–to go into the “wilderness,” to find material in extreme solitude, even while almost narcissistically recording and play-acting to an invisible audience. I do the same with this very blog. To create a new version of myself outside of the bounds of my society.

I wouldn’t want to compare myself any further to Treadwell, as he was obviously pretty bonkers, but I wanted to try to find a way of understanding him rather than making fun of him. His relationships with animals and the grizzly bears were on the level of a child–pretending to understand the animals, to be one himself, and idealistically believing that they are nobler than humans. And in this idealistic and child-like way, he indeed came closer to the grizzlies than anyone probably in human history, just as he claims on his own footage. Although of course the question is raised in the film: perhaps grizzlies should simply be respected and left at a distance, rather than tried to be related to ourselves. That Timothy lived alongside grizzlies as long as he did attests not only to his craziness, but also to his ability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m quite accurately.


It is unfortunate that Treadwell couldn’t put this ability for intelligent empathy to use on himself or on his society. I was thinking that instead of going into the wilderness and becoming one with the grizzlies, how much more interesting of an endeavor might it have been for him to take his camera and camp out downtown with the homeless, and interview them and record their lives and show his footage to children in classrooms as he did with grizzlies–and thus to humanize and make relatable the lives of the homeless to that of ordinary people.


By that, I’m not saying that I don’t think grizzlies are important nor deserving of understanding. But Timothy Treadwell’s reasons for going to the grizzlies were not simply because he loved bears–he was attempting to escape himself, to escape his society, to escape humanity, as it were. And it’s fairly apparent from his footage that he does none of this. All of his problems he takes with him. He uses the bears to give his life meaning, he uses their danger and wildness to feel alive. And so eventually, they take his life. Because not bears, not cameras, not the wilderness can save him from himself. The greatest of battles is within. When you can truly understand yourself, then there is no need to become a grizzly bear.  



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危險心靈-侯文詠





小時候,我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我以為我會在學校學習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熱愛這個世界。直到我開始上學之後,我才明白我想錯了。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而讀書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為了保持領先,我們放棄思考、體會、尊重、分享,開始學習平庸、冷落、虛偽、貪婪,我已經不想再長大了。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互相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排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落、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自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親自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

摘錄自原著侯文詠的危險心靈第339頁)

==



『危險心靈』描述現今國中生在面臨教育改革的衝擊與升學壓力之下,與學校師長、教育制度和青少年內心情感所發生的衝突與成長。劇中的主人翁們面臨親情、友情和愛情的考驗,並掙扎在找到真實自我與大人所鋪好的順利未來的選擇中。

在一封黑函的來襲下,小傑注意到了沈韋,一個得了腦瘤的同班同學,在學校的壓力,同學對他的不理不睬,沈韋被迫轉班,小傑才瞭解到原來終日的補習、考試,並非是求學的真正目的;問題人物高偉琦、艾莉的出現,更使得原本是師長口中好學生的他輕而易舉地踏進了這個與所謂的好學生沾不上邊的世界。原本感情瀕臨破滅的小傑父母,也因為小傑與導師發生衝突後引起的一連串事件,開始重新溝通,瞭解彼此。小傑與他身邊的親人好友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重新檢視自己,究竟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因而引發了許多與親人、師長與學校的衝突和交流…


人們口中所謂的「大人」總是以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教育與未來,「危險心靈」是一部以青少年的觀點來出發的戲劇,提供成年人用另一個觀點重新思考的空間。



以上,

節錄自公共電視的網站介紹: http://www.pts.org.tw/~web01/Dangerous/index.php







==

原著侯文詠先生發表於公視留言板的文章



侯文詠

主  題 : 我是侯文詠,危險心靈並沒有結束……

    2006年 08月 04日 星期五

220.135.18.*** - 21:24



三十年前我是一個國中生時,我覺得周遭有很多不合理事情,可是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國中生,一點能力都沒有。



四十歲的時候,我變成了一個作家。因為不願意讓那個當時曾有的心情就這樣消失了,我決定作一點事情,於是我開始著手創造了謝政傑,以以及關於危險心靈的故事。危險心靈小說出版之後,儘管有很多人看了故事受到感動。可是我一個人的力量,一、二十萬讀者的力量仍然還是單薄的。



二00四年開始,公共電視以及映畫公司決定開始危險心靈的連續劇拍攝。接著是才華洋溢的導演易智言加入了危險心靈,他帶著編劇、攝影師、音效師、音樂、美術、服裝、剪接……以及大家在螢幕上看到的優秀演員們,以無比熱忱、紀律和意志力,經歷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危險心靈的拍攝和剪接(我多麼樂於為他們興奮地鼓掌、叫好)。於是二00六年六月底之後,又有數十萬人和我們一起經歷『危險心靈』的故事,也和我們一樣,一起加入謝政傑的心靈之旅,回到了那個我們曾經歷過的年代和心情,和我們一起感動、一起思索。



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們都愛謝政傑。謝政傑是我的謝政傑,是易導的謝政傑,是黃河,是攝影師陳大璞,是高捷、李烈、是溫昇豪、是蔡燦得……也是每一個人心中的謝政傑。我相信不管是誰,在他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都有一個不肯隨隨便便變老的謝政傑,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感動,一起思索。

也正因為我們一起感動,一起思索,一個微不足道的國中生才有了力量,一個小小的謝政傑也才有了深刻、厚度的可能。

也正因為有了那樣的力量、深刻和厚度,我們才可能對這個世界重新再創造,撼動那些無可撼搖的。

於是這個世界才會有了新生,一切都不會隨隨便便變老。



危險心靈並沒有給大家答案。相反地,他發出問題。

我們台灣走過了革命、解放的年代,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問,就像我書上寫的:『反對那些錯的,是不是就代表我們是對的?』光是反對那些錯的是不夠的。我們只有自己去實踐對的事,並且影響別人,這才是更崇高的美德。只是什麼是對的?我們如何理解對的事?改變,並且去完成對的事?

這些問題,都是我想送給我自己,送給一起感動過朋友,甚至是送給台灣的。想送給這些人,因為,這些構成了我生命經驗中最重要,不可能重來的一切。



戲結束了。

但從某個角度而言,『危險心靈』是未完成的,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謝政傑的角落,就像謝政傑還要繼續成長下去一樣,『危險心靈』也將被曾被它感動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更大的力量,在自己的生命中,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世界裡,繼續再書寫下去。



向大家深深一鞠躬。感謝一切的一切。從那個微不足道的國中生到現在,這是一場我這一生覺得很值得,並且不會忘記的盛宴。

==

侯文詠的網站:http://www.crown.com.tw/book/wenyong/ 

導演的官方網站:http://lanseproduction.roodo.com

2006年8月7日 星期一

親愛的老爸父親節快樂

給我親愛的老爸:


您喜歡大自然,從我和姐姐小時候,就常帶我們往山裡跑,第一次和您一起爬大山,則是我大學畢業的暑假,去了趟玉山,自此以後,我加入學校登山社,時常往山裡跑,也常讓您和媽媽擔心,我想,我一定會好好照顧自己,不會逞強;再一次和您爬大山則是2003年和我們登山社的大隊活動一起去大霸尖山,其實,我的心中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有那麼一天,我們全家能一起上山,大山,就像那本「漫走,在熊的國度裡」中的一句話,想透過您的眼睛重新體驗一次


2003年11月23日我和老爸於中霸坪合影



今天是父親節,祝福您我親愛的老爸,父親節快樂,永遠健康快樂︿︿




國倫

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漫走,在熊的國度裡



Together we walked the high trails

That run west of the moon, east of the sun.



我們共同走在高山步道上

在月亮之西,太陽之東。



--


三週前綠竹工作坊的一位伙伴,如琪,介紹了本書給我和暉看,可能是因為知道我們是登山社的吧...

就這樣,某天突然想起,去查了一下圖書館,清大有,但被借走了...後來事情一忙也就漸漸淡忘了...湊巧看到暉的網誌,原來是他借走了...so,換我借來好好欣賞一番,其實應該不要先看網站上的內容的,這樣才會有驚喜的感覺...

--

太複雜的言語我不會說,總之,是本好書,值得好好看看,嗯,我想我會買一本,即便看過...

--

前兩個是暉查到的一些連結...真的建議直接先看書~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ame/bear/bear.ht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7097

http://blog.webs-tv.net/misttears/article/1000931

2006年7月24日 星期一

手機寫的日記

機場人頗多,總算要通關囉,飛機八點起飛,已經在廣播了,有人卻還在排隊;這是用手機上傳的哦:)

2006年7月10日 星期一

南湖群未竟又一發...

2004年暑假的南湖群,住到審馬陣山屋後,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因而隔天僅輕裝進圈谷單攻南湖大山就下山;今年,同樣住到審馬陣,則是因為熊熊身體不適,呼吸不舒服,疑似高山症症狀,同樣擔任領隊的我只得再度決定撤退,這次,連圈谷都不進去了...但,仍是一整個愉悅,就像是度假吧...


松風林小休...

--



防火巷上遍地的野百合...

--



此行唯一一顆百岳,審馬陣山,也是我第二次來到...照片中沒有我,因為我是拍照者...

--



左為詐夢初醒的巨龍-南湖大山,右為中央尖山

--



遠方聖稜...

--



回程於松風林再度小休...

--



松林中仰望的藍天...

--

7/10~7/14為期五天的綠竹工作坊,嗯,7/25~7/31要去大陸青島大學...

2006年7月2日 星期日

香山日落

昨天下午五點和暉以及涵錚到香山看日落...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earthson&book=85  更多照片...





干卓萬...撤退.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徹退了Orz

昨天一早,天氣真的很好,太陽超大的

車子一路由埔里開進投83線,進入萬大林道

本來很擔心路狀會不會太差開不進去,所以打算從親愛國小那,踏9.1k進去

結果後來國倫很拼的開進去...真是辛苦他姐夫的Mazda Tribute 2.3了...底盤應該是沿路刮的哇哇叫吧

一度輪子還卡在爛泥裡...不過還好後來順利推進到林道8k左右,至於能不能順利開出去..再說吧XD

--

一開始走的頗順的,一切一切的錯誤就在一個綁有很多路條的叉路,因為錯誤的解詳記錄,所以認為

右側接上來的叉路和直行的路是交會在一起的,所以就又從前踏,找尋那個上切點

其實當時看記錄時,都提到綁有很多路條的地方,那時我也特別的留意那個地方有無上切點,在確定沒有後

結果就直行...走了一段時間,真的是愈走愈怪...那時也拿出GPS出來定位...嗯,方向對,而GPS對應的點也

落在正路上...這增加了我們的信心,讓我們認為我們沒走錯

又向前的走了一段路...而且那時竟然還不知死活的吃完午餐後小睡一下

接下去又續行幾分鐘後...我真的覺得錯了...而且遙想那個綁有很多路條的地方...不禁顫了一下

是我那個時候沒有仔細找出上切點嗎...可是記得那落差都將近2.5m左右吧,而且也沒有上切的痕跡呀!

可是我真的覺得走錯了,不可能經過那麼多的地形記錄上都沒提到吧...一定是那該死的路條處有鬼

在這樹林裡..拿著GPS定呀定的,一直只能抓到二個衛星,第三個一直抓不到

結果後來走呀走呀,總算被我定出來...標在地圖上

Gosh!真的偏出去了...

第一次定GPS和判位,其實對判斷是否走錯沒有幫助,因為正路和我們走錯的修水管路是同向平行的

其實正路就在我們的路上方,猜往上切應該可以切回去正路,不過還是得回去自己所確定的上一個點

後來回到了那個綁有路條的叉路口,往右路,在看一下...嗯,真的沒有上切點

所以我就尋著右路前行...那幾乎是和來時的路反向(所以那個叉路往右,有點像是180度U-turn)

走了將近30m吧...昏倒,真的有條上切的路







徹退了Orz

昨天一早,天氣真的很好,太陽超大的

車子一路由埔里開進投83線,進入萬大林道

本來很擔心路狀會不會太差開不進去,所以打算從親愛國小那,踏9.1k進去

結果後來國倫很拼的開進去...真是辛苦他姐夫的Mazda Tribute 2.3了...底盤應該是沿路刮的哇哇叫吧

一度輪子還卡在爛泥裡...不過還好後來順利推進到林道8k左右,至於能不能順利開出去..再說吧XD

--

一開始走的頗順的,一切一切的錯誤就在一個綁有很多路條的叉路,因為錯誤的解詳記錄,所以認為

右側接上來的叉路和直行的路是交會在一起的,所以就又從前踏,找尋那個上切點

其實當時看記錄時,都提到綁有很多路條的地方,那時我也特別的留意那個地方有無上切點,在確定沒有後

結果就直行...走了一段時間,真的是愈走愈怪...那時也拿出GPS出來定位...嗯,方向對,而GPS對應的點也

落在正路上...這增加了我們的信心,讓我們認為我們沒走錯

又向前的走了一段路...而且那時竟然還不知死活的吃完午餐後小睡一下

接下去又續行幾分鐘後...我真的覺得錯了...而且遙想那個綁有很多路條的地方...不禁顫了一下

是我那個時候沒有仔細找出上切點嗎...可是記得那落差都將近2.5m左右吧,而且也沒有上切的痕跡呀!

可是我真的覺得走錯了,不可能經過那麼多的地形記錄上都沒提到吧...一定是那該死的路條處有鬼

在這樹林裡..拿著GPS定呀定的,一直只能抓到二個衛星,第三個一直抓不到

結果後來走呀走呀,總算被我定出來...標在地圖上

Gosh!真的偏出去了...

第一次定GPS和判位,其實對判斷是否走錯沒有幫助,因為正路和我們走錯的修水管路是同向平行的

其實正路就在我們的路上方,往上切應該可以切回去正路,不過還是得回去自己所確定的上一個點

後來回到了那個綁有路條的叉路口,往右路,在看一下...嗯,真的沒有上切點...怪了

所以我就尋著右路前行...那幾乎是和來時的路反向(所以那個往右的叉路,有點像是180度U-turn)

走了將近30m吧...昏倒,真的有條上切的路(兩側綁著黃黃的路條...天堂之路呀Orz)

三個人就吃完了午餐就上啦,上切到林道上,然後取右,又看一上切的捷徑,再上切

這時,因為看到右邊的路有路條...所以我就取右

前行一小段,看到新竹山協的路條,可是再過去將近25分的路程,竟然一張路條也沒看到,而有些地方

也開始變的有點難走,植坡愈來愈多...這時又開始懷疑是否取錯路了...正路該不會是在叉路口的右方

我單人輕裝前探約五、六分,沒看到記錄上所說的十林班牌子...因為忙造成第一次走錯的那種情形

我怕我們會無底洞的從前走...所以提出往回到叉路口去確認,所以又折返回去,探了右路

雖然也有路條,不過感覺很久沒人走過了,應該是後來大家都走捷徑,所以應該是"之"字型林道上來的正路,,所以正確的方向的確是在右邊...

所以我們又很e04的往左邊回去...就這樣...這段路往返了三次

士氣低迷呀...

本來第一次走錯後回到原路,想說接下來今天如果沒住到預定的十粒溪溪底營地的話,如果可以住到獵竂

那隔天只要把delay的那一個半小時補回來就ok了

結果後來又走錯了一次...(感覺第一次的錯,造成第二次的錯...)

事後也討檢很多...就不詳述了...感覺就是一整個烏龍呀

看手上的記錄,幾乎都是輕輕鬆鬆通過林道,有的根本沒啥敘述,感覺就是閉著眼睛就到登山口了

而我們卻是摸了個半天

而那天也因為兩次走錯造成行程的重大delay,使我們面臨了緊急紮營的囧境

而且還必須要限水...因為由記錄上知已經走不到有水源的營地了...今晚看來準備嗑行動糧了

這時又下飄起了雨了...士氣完全被擊潰

問冠賢說...如果再走二個小時好不好...他說怕走不到Orz

我當時還挺希望可以再推進的...實在不想就此認輸呀...希望明天還有機會趕回進度

不過看學弟好像有點不行了...囧

嗯嗯,此時國倫決定有地方就紮了...

走呀走呀...竟然聽到水聲,哇是溪水耶!手上的記錄竟然沒有一份有提到

太好了,至少今晚就不用限水了

後來決定就紮在那了...(看一看也就只有那裡比較平了...而且感覺有人紮過)

那個營地因為剛好在溪水下方大約垂直高度2m的地方...其實還挺怪雨如果再下大的話...溪水會從上面

滿出來...這樣就歡樂了Orz

不過那個營地實在太溼了...蟲子超多了

我和冠賢手上都出現紅斑,不過國倫倒是沒有...我和冠賢都酸性體質嗎..囧

一直在懷疑是不是那個果蠅大小的蟲所造成的...

因為他們量真的很多,而且很小很小一直在我的臉部,和四肢徘徊...而隔天我的那些紅斑就腫起來了

而本來想升個火趨蟲的...結果因為午後的雨,木頭都溼掉了...根本升不起來

--

晚上,煮了晚餐,我們開始討論明天的行程該怎麼異動

後來討論的結果只有兩種選擇

1.再花兩天去撿干卓萬山...火山和牧山都放棄掉,也不過干卓萬斷崖

2.直接徹退(真是丟交大山社的臉...嗚嗚,連登山口都沒摸到Orz)



不過後來大家還是決定徹退了,因為士氣真的是低迷阿,冠賢說他狀況不是很好

國倫脊椎老毛病又來了...

我也有點不太想走了Orz...實在太機車了= =+

我想砍掉重練呀...如果這是場遊戲的話...我想按restart重來

而一想到徹退就可以回家了...鬥志盪然無存呀!甚至想馬上拔營,腳底抹油就跑

不想待在這個鬼地方了...我要回家!!



本來有四人,是打算背雪地四人帳上去的,結果後來只剩三個

想說背少一點,所以就帶露宿袋和外帳...本來還挺高興有雪四可以睡的,這下子就露宿了

因為看記錄說有"螞蝗"出沒...結果那天剛紮好外帳...就看到一隻在那裡逛街了...天呀...後來它慘死在打火機之下

不過那天睡覺...真的很怕什麼東西爬上身Orz



而隔天我們花不到2個小時,就徹退出來了...大家都歸心似箭吧

而因為昨天雨勢也不大,所以車子也順利開出來了...算是成功的徹退

--



一道道的芒草割痕,四肢和臉部的紅腫...兩天來的戰利品呀

後來回來挨了兩針,紅腫總算好點啦...或許也該感謝早早徹退呀

如果不是第一天就徹退的話...我想接下來的兩天,我應該會痛苦難熬吧...因為真的很癢Orz

搞不好南湖就去不成了


2006年6月26日 星期一

干卓萬總算準備出發了...

總算要出發了...嗯!

我們會小心,平平安安上山,平平安安回來...

--

或許,很多人一定不懂,位什麼我們就非得要去爬山不可

吧...或許,當他們也願意親身體驗的時候,會比我們還著迷

吧...也許吧...

--

我這個明天凌晨三點還要開車的人要趕快睡啦...XD

2006年6月22日 星期四

[轉載]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 彭明輝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 彭明輝





清大電機的教授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念清大電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或增減,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



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誠誠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唸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國念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

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

卻被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 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



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



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

“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 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 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

“可是。。。。。。。 ”

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三顆下午四顆",後來改為"朝四暮三",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三暮四"。



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



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

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



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碩士早出國,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

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



剛服完兵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

嚴),卻不曾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 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



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



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補充:



作者為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彭明輝教授,原文刊登於該系所的刊物上。

2006年6月15日 星期四

睽違多年...︿︿

晚上六點多,想說出去吃飯順便看一下手機...

要去D棚會經過網球場,剛好看到暉、Qoo阿冷、舫如,四隻在打網球
…他們從上學期修了網球課,偶而就都會來打一下.

看著他們打沒幾分鐘,我就跟暉說我也想玩,暉就讓我下場...結果阿冷好像是最近太操了(其實他一直都很操,是修課魔人...XD),頭痛,就說他想休息...

so...最後就變成我
、暉、Qoo、舫如...四隻在玩了...

呵呵,還滿好玩的說,漸漸就比較進入狀況了...也能夠接比較多球...哈哈,其實我覺得我們實力不相上下...都是菜鳥...XDD

嗯,好久沒這樣流的滿身大汗了,之前都是和暉去晨泳,流汗也不會有感覺...XD

很開心︿︿...



距離我上次拿網球拍,已經是數年前了,印象中是大三的時候,修了一學期的網球,現在那支球拍還靜靜躺在家中的某個角落呢,

嗯,或許找個時間把它帶上來...



--

這週一手機掉了...連續幾天在無名的NCTU_TALKPo文協尋,但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下落...

會掉的原因應該是背包去碰到掛在皮帶上的皮套,那個皮套用久了所以扣環有點鬆,之前就有因為這樣掉到地上的紀錄,只是這次不幸沒發現...

當晚就有請暉撥我手機,不過早已是關機...應該第一時間就已經被撿走了吧...而隔天一早我還有尋當天路線走過一次,仍無所獲.




=====

[
協尋]T610深藍色手機

請大家協尋一下我的手機,

廠牌型號: SonyEricsson T610深藍色 (外有黑色皮套)

可能遺失地點: 工程六館5F以下、圖書館B1~3F、一餐 (含三地點間的行經路徑)

可能遺失時間: 6/12()12:30~18:30

如有人拾獲煩請和我聯繫,感謝!

此手機對我很重要,如拾獲者必好好答謝!!



earthson

=====

很喜歡這支手機,深藍色的鋁合金外殼,很漂亮,整體很簡潔而穩重,跟暉的也是同一支,只不過他的是銀色的,松鼠也是這一支,松鼠的是紅色的...

,暉說光是他們班就有不少同學都是用這支呢...這支手機應該算是SonyEricsson的經典款吧
...我是在2003年年底買的,當時才

剛上市沒幾個月,搭配門號還要8900元呢,剛去查了一下Yahoo拍賣網站,現在此機的二手價格大約都還有2300~2900左右呢...

尺  寸:102 X 44 X 19 mm

重  量:95 公克

螢  幕:65536 色 STN-LCD (128 x 160 pixels)

電  池:750 mAh 鋰電池

待機時間:約 315 小時

通話時間:約 11 小時

顏  色:火山紅、深海藍、迷霧銀

電池波值:SAR 實測值 1.41 W/Kg





暉的就是這個顏色,我的則是深藍色的...剛好我很喜歡深藍色...

即便是現在,也很少有手機是深藍色的呢,感覺年輕卻又典雅而穩重...








Sony Ericsson T610 主要功能列表:


● GSM 三頻、WAP 2.0、GPRS 4+1、內建藍芽、紅外線傳輸

● 65536 色 STN-LCD 螢幕、來電大頭照

● 內建 10 萬像素數位相機,可外接閃光燈配件

● 十秒計時自拍、夜拍功能

● 黑白、負片、深褐色等濾光效果

● 馬賽克、負片、霧化、浮凸、波紋、亮度對比等圖片處理

● 通話錄音、聲控指令、聲控撥號

● 內建兩組螢幕保護程式、四組主題選擇

● 支援 Java 及 Mophum 遊戲下載平台

● 32 和絃鈴聲,內建 15 組、Music DJ音樂編輯器

● email、EMS/MMS、行事曆、計算機、鬧鐘、碼錶 

Sony Ericsson T610 於 2003 年七月底上市

2006年6月5日 星期一

逐鹿蹤源-台灣水鹿生態紀錄片

一場尋找生命出口的逐鹿之旅       夏瑞紅  (20060530) 




       
在農委會林務局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贊助下,劉思沂、林軍佐,及後製作人員吳金黛……等共同完成了台灣第一支水鹿生態紀錄片。主事者劉思沂前後紀錄水鹿八年,為這支片子還在深山裡待了超過三百天,他原本並非水鹿專家,正式學歷也只國中畢業……

        第一次登山時,他只是一個十七歲少年,滿懷征服高山的熱情;十九歲開始挑戰百岳,並用相機收集山光雲影;二十三歲立志作山岳攝影家,選定南湖大山、雪山為「創作基地」;到三十歲時,他已爬過台灣百岳七十座,攀登雪山五十幾次、南湖大山三十幾次。也差不多在三十歲那年,他決定以記錄水鹿為「下一個階段」的拍攝主題。 

    到今天,他已持續拍攝水鹿長達八年。他是劉思沂。

        他曾在第一本攝影專輯《大山閑寂》書背寫道:「回家的路──沒有人叫我背起這包袱,沒有人叫我攀登那座山,從我出生的那一天,就註定要走這條路。」

    是什麼讓少年劉思沂把走向大山閑寂當成「回家的路」呢?

    「我是『逃』上山去的。在山下我是廢物,只有在山上,讓我覺得自己還有用。」劉思沂直截了當這麼一句。

    從沒拒絕過他的,就是山林……

        出生那年,服務於公務機關的父親已經五十歲,他是獨子,上有四位才貌雙全的姊姊。他說,他是「落單的獨行俠」,跟一個姊姊吵架等於跟四個姊姊為敵;再加上他學業成就沒一樣能與姊姊們相比,更讓他覺得在家裡「抬不起頭來」。

        十二歲那年,他一讀到《台灣百岳全集》,就迷上山的豪邁壯闊,考上台北成功高中後,他加入登山社,正式開始登山訓練,還利用假期跑去當卡車捆工,賺到第一台單眼相機。如此瘋迷的結果,自然是功課一落千丈,畢業考還因和爸爸吵架,嘔氣交了白卷,最後連高中文憑都沒拿到。

         因此他不得不提前去當大頭兵。退伍後,他到補習班蹲了一年,趕搭下一班升學列車,考上東海大學資訊科學系。劉思沂後來才明白,他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是文史,選讀資訊純粹只是謀生考量,心不在焉的他雖然還算用功,但常為考試嚴重失眠,始終無法真正進入狀況,成績一直不理想。勉強撐到大三下,大學生涯又告中斷。

        在學校和家庭都對他搖頭、懷疑的時候,有位同樣愛山的女同學支持他,總計陪他在南湖圈谷極其簡陋的山屋住了三百多天,女孩媽媽還急得打過兩次119報山難。可想那段戀情並不順利,那時劉思沂「前途茫茫」,光個人生活都有困難,最後兩人不得不以分手收場。

        這一路來,從沒拒絕過劉思沂的,就是山林,他因此更離不開山,只要回到山上、拿起相機,就覺得「零落的生命再度整合」。因此,劉思沂才說,說穿了,他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逃避面對自己的無奈,才「躲」進山裡,尋找生命的出口。

    假使水鹿是大自然的一根頭髮……

        事到如今,他只能想辦法「靠山吃山」。他幫登山客作挑夫;拿高山嚮導證,帶隊登玉山五十幾趟,一趟來回可賺八千塊;整理攝影作品四處投稿賺稿費;同時擔任過幾所大學登山社的指導老師,也賣過登山用品;近年則向政府研究單位申請研究案,勉強自給自足。

        選定記錄報導台灣原生種最大型哺乳動物水鹿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水鹿生活於中高海拔,這個環境是他相當熟悉的;另一個是,他喜歡書上水鹿優雅傲岸的王者氣概。

        他用「修補」一詞來形容這些年的作為:「假使水鹿是大自然的一根頭髮,那麼我就是藉著跟一根頭髮相處、溝通,重新修補我和大自然的關係。我從我的生活裡逃開了,也必須花更多力氣去修補。」藉著閱讀中國近代史,劉思沂也慢慢能體會,像爸爸那樣一個歷經大時代動盪、離鄉背景的人,難怪思想和他格格不入。他覺得他欠爸爸「一個交代」,理應掙一個好名聲來「還」爸爸,只可惜爸爸已在前年去世。

        最近,劉思沂的台灣水鹿攝影專輯和記錄片,由農委會林務局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贊助出版,多年辛苦總算有了一份成績單。但他認為這份成績只算「勉強過關」而已,跟他心目中BBC的動物紀錄片經典作品,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不過他已盡力了。

    光是禁絕懲罰不足以保護環境……

      「其實,這應該是一整組研究、拍攝團隊才做得來的。拍水鹿的工作地點在深山裡,而且水鹿不會按照計畫腳本出沒,只能不惜花時間耐心等候,這種工作找不到人幫忙。」劉思沂說,為此他不得不自己「土法煉鋼」學錄影、剪接,唯一固定的夥伴是登山社學生林軍佐。另外,錄影機器租金按日計價,算一算比自購一套還貴,因此他只好把積蓄都投下去充實裝備。若按現實利益計算,這工作還真是「得不償失」。

        但他們著眼的是「拋磚引玉」的價值。作品出版所得可再挹注其它的調查研究,並鼓勵優秀攝影師長期投入自然生態的報導;而媒體上有更多深刻動人的自然生態報導,更有助大眾敬惜自然、愛護環境。如此便形成了一股「良性循環」。劉思沂希望台灣能開始這樣的良性循環。

        這些年參與不少環保團體的經驗,讓劉思沂清楚觀察到,環保單位不斷用正義使者的高姿態指控生態殺手,造成對立,往往反而加速撕裂環境,光禁絕懲罰不足以保護環境,唯有透過深入的教育,共同研究兼顧開發與保育的永續經營,才是可長可久之道。

    很多學校登山社漸漸招不到學生……

      「然而,困難重重。現在的小孩不愛爬山,很多學校登山社漸招不到學生,而媒體也對這類題材興趣冷淡。近年許多原住民在平地找不到工作,又紛紛回山上狩獵,濫捕濫伐情況日益嚴重。」劉思沂期許自己再拍一支水鹿紀錄片後,能帶著片子巡迴各山地部落,用「部落朋友能接受的語言」去宣導保育觀念,為環保與現實利益的矛盾,尋找新的出口。

        每個世代總有些像劉思沂一樣的人,他們無法遵照父母期待、也不接受社會模塑,只能任由內在衝動沖向邊緣。邊緣可能是一條危險的不歸路,也可能是一條曲折遙遠的「成長捷徑」,關鍵在,這邊緣的人是否依然不放棄生命的核心價值?

        而生命的核心價值何處覓?劉思沂藉著逐鹿之旅去大自然裡尋找自己的答案。大自然是一個奧妙的整體,每個生命都只是其中一份子,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與自己的生活歷程,如此卑微,卻又如此精采獨特。

    ●《逐鹿蹤源》台灣水鹿生態紀錄片發表會,由農委會林務局、荒野保護協會主辦:

     時間:611(日)下午2:004:00 

 
    地點: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卓越堂(台北市新生南路辛亥路口) 

 
    報名預約專線:(022930-3193分機19 

 
    即日起至67日(三)截止



 



 



 



 



 



 



 



 



 



 



 



 



 



 



 



 



 



 



 



 



 



 



 



 



 



文章出處: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float/0,3417,112006053000505+11051302+20060530+news,00.html

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

本來週五晚上就該先去台北,住實驗室學弟的家,這樣週六一早他爸媽可以直接載我們去機場搭機(七點以前要到機場)...

結果,剛好暉問我晚上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因為發布豪雨特報導致大隊宣佈倒隊,而電資他們也剛好今天下午考完第二輪期中考,所以Qoo想衝一發電影...),我就答應啦...

我和暉
、Qoo、熊熊、魷魚、祥哥共六隻,就跑去風城華納威秀看The Da Vinci Code (達文西密碼),看完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去問了幾家客運都沒有早班車(六點前要到台北和學弟會合),最後就只好搭04:11的莒光號火車啦,預計05:37會到台北,運氣算是不錯,因為這班跨夜火車只有週五週日才有行駛,當然啦,還得麻煩暉凌晨三點多載我去火車站了,害他想好好睡一覺都不行...=.=...謝謝暉.



雖然有點小麻煩,不過能和大家一起去看電影,很開心︿︿

嗯,總算是要出發了...一週後才能見面了...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這週六...

距離上次出國,是2001年到北京的大學參訪,進行文化交流...

這週六,將到東京早稻田(Waseda)大學參加研討會:Macro- an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and Materials (MAM-06):Practical Nano-Chemistry and Novel Approaches,嗯,在國內參加過很多次研討會了,這次出國去,應該會不一樣吧...我猜,尤其又是自己的東西要發表,雖然只有post,不過得站在那,讓人家對自己的作品提出疑問,真不知道如果講不清楚,比手畫腳有沒有用...XD...最近一直在整理這次要出國的一點資料,今天去找教授談了以後,教授說,看能不能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出國前先去投個國際期刊,免得這個東西post出去之後,很快就被人家學走了,到時候要投國際期刊就比較難了...

這次會期有四天(5/28~31),我去八天,5/27~6/3,其實這週末是登山社的大隊活動,進山社這麼多年,第一次,沒有參與大隊活動,不過仍在山下儘量幫忙,雖然無法和大家一起上山,可是,我會想大家的...一定...嗯.

--

昨天開領嚮會,最後決定了一下未來幾個月的主席...這讓我不免想到...

時間,過得好快,再兩個多月,電資四位學弟妹(暉,Qoo,熊熊,魷魚)就要出國半年,有的要去UIUI,有的要去CMU,要珍惜接下來每一次相聚的時光,對他們,感到不捨,...,希望他們在國外半年,能好好照顧自己,也願他們出國一切順利...

--

七月底,有可能會去大陸的青島大學一週,文化交流...

2006年5月14日 星期日

Mother's Day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作者: (唐)孟郊 

--



<母親您真偉大>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像門窗,

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

為了兒女著想,不怕烏雲阻擋,

賜給我溫情,鼓勵我向上。

母親啊!我愛您,我愛您,您真偉大。

母親像星星一樣,照耀我家門窗,

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

不辭艱難困苦,給我指引迷惘,

親情深如海,此恩何能忘。

母親啊!我愛您,我愛您,您真偉大。 


--



親愛的媽媽,我永遠愛您喔,forever...



您的寶貝兒子,倫 ︿︿



--
 


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轉錄]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2002

你不要問我你未來的20年會怎樣


沒人能告訴你有人是因為別人跟他說怎麼活才活下來的嗎


我當年清華書讀的不好玩玩的不好又沒女友3大學分一個也沒拿到


你那時如果跑來跟我說"我會讀MIT.之後回清華當教授.之後做到清華大學學務長"

我會把你扔出去





3我決定要考研究所

原因無他
因為我啥事都做不好所以太閒了就去讀書


考上了就做專題之後到核能所做事


每天一開門就看到一堆博士覺得讀博士好像也不錯


於是我就去考MIT去讀那要考資格考


我有一年的時間到那每天就想起一首台語歌....補破網


要讀的書就那些考的就那些每天翻開書這不懂那不會


怎麼辦硬讀阿躲不掉的一科一科補阿補阿的讀完他..........



之後畢業沒事做便申請回國當教授
其實人生有點命中注定
有種力量再推著你


我有個學弟學歷跟我一模一樣也是麻省的他人生第一志願...回清華教書


偏偏他申請時沈君山不給核工系申請核工教授要請外系的才能


可是到我劉兆玄很開明我就當了教授之後作課指組組長現在當了學務長........

 


但回首20年前一切都不是生涯規劃規劃出來的所以人生充滿了不確定你只能努力


我們40歲的人跟你們想法不同


你們會說一直努力又不一定有收穫我何必努力


但是你不努力就沒機會了你努力起碼有機會成功


最少知道成功為何

 


所以快樂最重要不是叫你縱欲


是說你有多少實力完成多少東西


你考試考90分跟80分是一樣的你可以去玩你的興趣


但你考了50你就少玩點


30書拿來到我旁邊讀


不要問我你要做啥我能給建議但我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所以你要做啥請自己決定


半導體景氣時你讀什麼都一樣


非電機的在竹科也不比電機不吃香

 


但是如果不景氣就各找出路這時如果你走的是沒興趣的路


你不就很慘..........

 


所以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你們實在不用想太多


因為你們心中的疑惑不會有答案的起碼我知道的人都沒有


清大物理系第一名畢業的黃一農立志讀哥大的理論物理


哥大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資格考前3名才能讀理論物理


他一定可以吧偏偏那年李政道帶了些大陸人去考


他考第4念天文物理現為清大人社院院長歷史教授


比我的人生還扯


所以你現在想一堆未來實在沒必要


但想想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的未來所有事你還要活下去嗎


都確定了阿

 


要放假了我不想跟你們說明白


但這個暑假真的也許是你人生能玩的最後一個


有機會去放鬆一下3是大學的精華但開始前


你要先輕鬆一下好好規劃你的暑假要玩要讀書都好,........


別跟我說你到補習班讀喔


補習是沒用的補習的目的是什麼考研究所


可是你連大學的書自己都做不了歸納


不能獨立吸收歸納動不動就要人家給你最終結果


你以後怎麼做研究............... 



-- 


所以,人生就是由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決定,不要先對未來懷疑,人(世界)-天生就是不完美的,在就學階段或人生的旅程上,扮好自己應有的角色,男人、女人、小孩、先生、太太、學生、老師、主管、業務員、總統、議會代表等等,都各有其司,不要混淆。你知道你自己角色的職責嗎?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就,應自問,你準備好了沒有,你的未來、機會一直在那裡,等著你去把握,只要你努力。 (Hunter)

--

以上全文轉錄自: http://www2.kuas.edu.tw/prof/pam/t11.htm